天水甘谷人的胃病:源自胎息的隱秘傳承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18
在天水甘谷地區,人們普遍有一種難以治愈的胃部不適。這種疾病似乎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形成,并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日益嚴重。每當思鄉心切時,就會感到一股酸楚涌上心頭,夾雜著辣椒的辛辣與漿水的清爽,在喉嚨中翻騰。這病無法通過藥物治療,唯有甘谷的獨特美食才能暫時緩解。
甘谷人以"辣食為樂"聞名遐邇,這種辣不同于表面的刺痛感,而是深深融入食物中的靈魂之味。紅艷艷的油潑辣椒澆在涼粉上便成了美味的“涼粉拌辣”。涼粉如玉般躺在碗底,潔白無瑕,卻在接觸到那鮮亮的紅油后瞬間煥發生機。輕輕一夾,涼粉斷得干脆利落,入口則綿軟細膩,辣味從舌尖直沖腦門,讓人額頭滲出細密汗珠。這辣,是甘谷人堅韌性格的體現。
漿水面則是另一番風味。通過白菜和蘿卜在大缸中發酵而成的漿水酸香鮮美,面條采用手搟工藝,筋道十足,在漿水中一浸便吸滿了美味。面上浮著幾點油花,點綴以韭菜末,并撒上一層油潑辣椒,酸辣交織,吃得人額頭冒汗卻停不下來。甘谷人常說“三天不吃漿水面就感覺干渴難耐”,這“干渴”二字用得恰到好處,表達了腸胃對家鄉美味的渴望。
若論地方小吃,“酥圈圈”可謂一絕。將面團中揉入清油后搟成薄片,卷成長環形,然后送入烤爐烘制。出爐時金黃酥脆,咬一口層層疊疊的面皮在口中碎裂,滿口留香。看似簡單的制作過程卻需要高超技藝和精準火候控制,否則就會失去獨特風味。甘谷的女人個個都能做此小吃,但每家的味道都有所不同,就像甘谷人的性格一樣,外表粗獷內心細膩。

甘谷的胃可以容納辣椒的熱烈、漿水的酸爽以及酥圈圈的香氣,卻無法承載離鄉后的憂愁。這種思鄉之情化為對家鄉食物的深深眷戀,在異國他鄉的夜晚里從胃中泛起,令人心頭涌動。
每當甘谷人聚在一起時,他們總會尋找一家能做出地道甘谷菜肴的小館子。菜品上桌后,首先觀察顏色、嗅聞香氣,然后才會品嘗味道。如果味覺滿足,則會欣喜若狂;反之則抱怨連連,“還是家鄉的好吃”。其實,他們思念的何止是這些食物本身,更多的是背后承載的土地和人。

對于甘谷而言,這種胃病仿佛無藥可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