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生史里的蘇東坡:舌尖上的千古風流人物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7-18
《鮮生史》紀錄片展示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的美食旅程和食譜。
盡管仕途不順,一生輾轉多地,蘇東坡總能找到滿足口腹之欲的方式。他不僅是東坡肉、東坡肘子等菜肴的發明者,還通過詩歌表達了自己對食物的熱情。


在他的1212篇作品中,與飲食相關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五十多首詩和六十多種以“東坡”命名的美食。蘇軾不僅善于烹飪,還能撰寫營銷文案。
被貶至惠州時,他深入當地品嘗枇杷、楊梅等水果,并寫下贊美詩句;在黃州生活困難時期發明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巧妙地將豬肉變為美味佳肴。

即使后來身處海南荒涼之地,蘇軾依然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他還風趣地寫信給兒子說:“千萬不要告訴別人這里的食物有多好,否則他們都想來分一杯羹。”這里的“美”指的就是生蠔的美味。

無論是在繁華的城市還是偏遠的地方,蘇東坡都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美好。他堅信,“火候足時他自美”,表示只要時機成熟,一切自然會變得美好。

21歲離開四川后,65歲返回北方的這段旅程中,蘇軾遍訪各地城鎮,即使飲食條件不斷下降,也能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從最初的肘子鮮魚到后來的荔枝、生蠔,再到最后只能喝粥,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



在困難面前,唯有美食和樂觀能夠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間。蘇東坡的生活哲學教會了我們如何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找到快樂。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