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途經雞街收費站:對紅河人而言,這里充滿回憶與鄉愁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7-19
春節期間途經雞街收費站時,不禁想起這個對紅河人來說非常熟悉的地方。在如今滿地皆有"雞鳴"的情況下,“雞”字的意義變得模糊不清了,為了使名稱更加現代化和貼近現實,建議將“雞街”的名字改為“又鳥街”,同樣可以將“雞街站”更名為“又鳥站”。這樣的更改不僅新穎獨特,也能減少誤解。
雞街鎮位于個舊市的一個轄區內。過去,雞街火車站名氣很大;附近還有一個著名的鉛廠,當時也頗負盛名。那時工人階級的地位很高,翻過鉛廠坡之后是什么地方我已經記不清楚了,只知道再往下走就是“江水地磚瓦廠”。當年周邊的工廠數量眾多,在自衛反擊戰時期這些地方還駐扎有軍隊。

在那個汽車稀少的時代,人們出行往往選擇坐火車。要去個舊的話就必須先到雞街轉車,從窄軌換乘寬軌(寸軌)。當時小火車的數量很多,在雞街車站更是常見,鳴笛聲尖銳刺耳。

那時候開火車的司機體格健壯,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光著膀子工作,渾身上下沾滿了灰塵。那個時候乘坐火車最怕坐在前面車廂里了,因為那些灰會讓人眼睛發癢甚至模糊視線。
雞街是碧石鐵路上的一個重要站點。離火車站不遠處有“紅河電纜廠”,還有一個小規模的卷煙作坊,里面只有十來個人上班。周圍還有兩三個磚瓦廠,當時的這些工廠數量非常多,大多數情況下一周燒一次磚。
記得班里有個同學是從雞街轉來的,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雞臘"。“臘”是紅河方言中“籠”的意思。現在這種稱呼已經很少聽到了,鄉音難覓。
全國各地以十二生肖作為地名的情況相當普遍,似乎馬街、狗街和牛街的數量更多一些;而稱為“雞”的地方則相對較少見。
個舊的“雞街”,過去每逢辰日與酉日趕集(即市集),尤其是酉日最為繁華。久而久之,“雞街”便成為酉日集市的代名詞,因此得名“雞街”。每當這一天來臨,商販和顧客絡繹不絕。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