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上林湖畔美食街探索之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7-18
在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鎮的上林湖畔,一場盛大的開窯儀式正在舉行。伴隨著響亮的禮炮聲,一件件歷經高溫淬煉而誕生的精美青瓷從匣缽中取出,引來眾人驚嘆連連。6月6日上午,在長達20米的仿古龍窯前,當地民眾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越窯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青瓷窯口之一,始于東漢時期,并在唐代達到鼎盛,宋朝之后逐漸衰落,但綿延千年之久。主要生產地為今天的寧波慈溪市上林湖一帶,在這里曾聚集著眾多技藝高超的工匠,晝夜不息地燒制出無數精美的青瓷。
龍窯是古代越窯的主要燒制方式之一,它依山而建,形如長龍。其設計原理是利用山坡的高度差形成的抽力,使得火焰從火膛依次引燃各個燃燒室直至尾部,從而實現連續加熱的效果。這種獨特的構造不僅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還為瓷器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釉色變化。
今年年初以來,慈溪市青瓷匠人就開始嘗試燒制大量樣品,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并于近日面向眾多名匠、學生和愛好者收集了三千多件作品準備進行正式燒窯。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籌備,在柴火充足的情況下進行了兩天兩夜的持續燒制。
6月6日當天開啟的仿古龍窯長約20米,高約2米,采用高強度耐火磚建造而成,并且表面覆蓋了草拌泥糊面以增加其保溫性能。這是繼年初試燒成功之后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次大規模燒窯活動。
省級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孫威表示:“這次開窯正值芒種時節,江南地區空氣濕度較大,但出窯效果令人滿意。”他表示龍窯內部空間寬敞且還原氣氛強,有助于鐵元素更多析出,從而形成更加豐富的釉色變化。此外,松木薪火還使得釉面顯得格外油潤光滑。
來自香港的導演賴水清也參與了當天的開窯儀式,并親自從匣缽中取出了一件晶瑩透亮的青瓷碗,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古人的智慧和審美水平值得我們代代相傳。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把今天所見的畫面通過鏡頭記錄下來。”

上林湖仿古龍窯的成功復原不僅是對古代工藝技術的一次致敬,更為慈溪市青瓷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該地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一個集考古、非遺傳承和研發于一體的浙東唐詩之路秘色瓷文化休閑長廊。
除了硬件設施的完善外,“秘色瓷都”城市品牌的打造也在逐步推進中。自2016年起連續七年舉辦的越窯青瓷文化節以及成功注冊“慈溪秘色瓷”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都是其中重要的舉措。“千年越窯 秘色慈溪”項目也被納入了浙江文化標識培育計劃。
在活動現場還展示了由藝術家黃怡雯繪制的《萬年薪火》十米長卷,生動再現了古代工匠們不懈努力創造輝煌歷史的情景。此外,一系列以龍窯為主題的文創產品也首次亮相,包括聯名款奶茶、雪糕以及冰箱貼等。
此次開窯活動不僅為傳承越窯青瓷文化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上了這項古老而珍貴的技藝。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