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曲江必吃十大美食推薦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7-17
品味一座城市,往往始于舌尖上的記憶。曲江這座文化底蘊深厚、山水靈動的旅游勝地,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游客的腳步,更以那些傳承了百年的地道美食令人難以忘懷。今天,就讓我們循著縷縷香氣,深入探訪藏匿于曲江街頭巷尾的十道必嘗佳肴。
1. 大塘扣肉
在曲江區的大塘鎮,一道備受推崇的傳統菜肴便是大塘扣肉。這道菜之所以聞名遐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承載著濃厚的地方文化和鄉土情懷。過去每逢春節或喜慶宴席時才得以見到它的身影,如今雖然已成為家常便飯的一部分,但那份圍桌共餐的熱鬧氛圍依舊未變。輕輕一夾,豬肉與芋頭如花瓣般散開,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外地食客常常為之驚嘆:“如此平凡的食材,怎會有這般豐富的層次?”而本地人則會神秘一笑——答案或許藏在那位用慢火熬制醬汁的老奶奶身上,又或許是那句“火力不夠,味道減三成”的烹飪秘訣中。
2. 樟市黃豆腐
樟市的傳統習俗之一便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制作黃豆腐。年夜飯的餐桌上,黃豆腐可以變化出十八種不同的美味菜肴:與臘肉一同蒸制、搭配芥菜清炒或是用炭火慢慢烘烤至外皮酥脆而內里綿軟,蘸上蒜泥辣椒油便讓人回味無窮?!澳晡丁彼坪蹙驮谶@濃郁的香氣中綻放。從外地回鄉探親的人總不忘帶上幾塊黃豆腐,用浸過山泉水的芭蕉葉包裹起來,說是“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樟市的味道”。
3. 樟市蒸豬紅
在樟市,豬血制品因其獨特的嫩滑香醇而聲名遠播。這道菜肴最吸引人之處在于那顫巍巍的豬血塊——輕輕一咬便化于舌尖,后味中還帶著淡淡的鐵銹甜香,那是新鮮豬血特有的印記。食客們品嘗時往往興致勃勃,把剩下的湯汁拌進米飯里,琥珀色的米粒裹著碎油渣,讓人忍不住連吃三碗。
4. 羅坑胡須白切雞
羅坑鎮的“胡須雞”不僅外形獨特、肉質鮮美,其獨特的烹飪方法也頗為引人注目。當地李阿婆祖傳秘方: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雞搭配當季枇杷花慢煨而成。揭開砂鍋蓋的一剎那,金黃色湯面上漂浮著那撮標志性的胡須,仿佛是老壽星的微笑在熱氣中蕩漾。外鄉人常好奇要拔下這撮毛看看究竟有何特別之處,而本地人則搖搖頭說:“胡須沾了鮮味,一拔就沒了靈氣!”
5. 小坑水庫魚
小坑鎮的水庫魚之所以備受青睞,離不開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當地人對烹飪魚類菜肴有著獨到見解,“一魚三吃”的做法最能體現其精髓:魚頭燉豆腐、魚身切片涮火鍋以及魚尾爆炒山椒。每當周末來臨,木屋餐館總是賓客滿座,游客們在青山綠水間大快朵頤;有時還能見到白鷺掠過水面,翅尖激起細碎的漣漪。據說二十年前這里還只是漁民臨時搭建的灶臺,如今青石板路上已彌漫著飯菜香。
6. 客家釀豆腐
客家人對“釀”字的理解與他們堅守傳統的精神相呼應——看似簡單的烹飪方式背后藏著不容妥協的態度。最妙之處在于主婦們用筷子在豆腐上輕巧剜出小洞,填入香菇末拌制的肉餡,動作精準如同完成某種儀式一般。這讓我意識到,客家人即使遷徙途中也始終帶著石磨,不只為了磨豆子,更是要把漂泊歲月釀進這片刻之間的溫柔里。
7. 白土由坪客家腐竹
如今白土鎮的由坪客家腐竹雖然有了現代化生產車間,但核心環節仍保留著傳統的智慧。例如點鹵必須使用本地山泉、壓制豆腐時則采用百年香樟木模具,就連晾曬過程中的竹匾傾斜角度都要根據季節調整。去年有位日本美食家專程來訪,稱其嘗到了“中國農耕文明的DNA”。每逢年節,歸鄉游子總不忘帶幾扎腐竹走親訪友,真空包裝下藏著永不褪色的匠心。
8. 紅花蓮藕
羅坑鎮紅花蓮藕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多種吃法深受當地人及游客的喜愛。每當蓮藕豐收季節來臨,田間地頭便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們忙著采挖、清洗并分揀新鮮的蓮藕,空氣中彌漫著泥土清香與蓮藕甘甜。
這種蓮藕之所以與眾不同,歸功于羅坑特有的水土條件——清澈的水質、肥沃的土壤以及充足的陽光和適宜氣候,使得這里產出的蓮藕生長得格外飽滿,淀粉含量高且口感更加綿密。無論是清炒時的爽脆或是燉湯時的軟糯,都讓人回味無窮。

9. 羅坑番薯干
羅坑鎮的番薯干之所以與眾不同,離不開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充足的陽光、新鮮空氣以及肥沃土壤。制作過程中老師傅們堅持傳統工藝:蒸制時火候恰到好處,既保留了紅薯原始甜味又讓口感更加綿密;曬制過程則確保每片均勻接受陽光溫柔烘烤直至水分蒸發完盡,甜度愈發濃郁。
10. 火山粉葛

曲江區大塘鎮的獨特自然環境造就了火山粉葛的高品質。這里地處火山巖地質帶,土壤富含礦物質;加上溫和氣候與充沛雨量,為粉葛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當地農民世代種植粉葛,積累了豐富經驗,并遵循自然規律采用傳統耕作方式,使得火山粉葛品質得以延續。
每年秋冬時節是火山粉葛收獲的季節,在田間地頭可以看到村民們忙碌的身影:一根根粗壯的粉葛被小心翼翼從土中挖出,表皮光滑色澤金黃。新鮮出爐的火山粉葛散發著淡淡清香,讓人不禁想要一嘗究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