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疾病,獨自跋涉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8-17
讓人有些淚目了!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導致行動頗為不便,因為不方便騎電動車,殘疾小哥背桶走路送外賣,盡管走路有些笨拙,但他邊走邊跑,就是為了按時送到,感動無數網友:“若超時了,請不要投訴他”
重慶盛夏的日頭毒辣,大坪時代天街附近,一個背著藍色塑料桶的身影在樓宇間奮力穿梭。塑料桶邊角磨得發白,里面總整整齊齊碼著餐盒。
朱傳洋的腳步有些踉蹌,但每一步都踏得異常堅定,甚至帶著小跑。平臺提示音“請騎手佩戴好頭盔”在耳邊響起,他立刻鄭重其事地扣上安全帽,仿佛在完成一項重要儀式。
旁邊騎在電瓶車上的同行有人不解地笑:“走路戴啥安全帽?”他頭也不抬:“怕扣錢。”

小兒麻痹癥在童年就奪走了他自如奔跑的能力,電動車的便捷從此與他無緣。這沉重的藍色塑料桶,便是他丈量渝中區街巷的唯一工具。
訂單就是命令。他總是一次只接兩單,鎖定附近小區,然后開啟與時間的角力。笨拙的腳步在滾燙的地面上挪移、小跑、再挪移,汗水浸透衣背,緊貼在那只藍色塑料桶上。
每一步都牽扯著肌肉,但他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準時送達。平臺冰冷的扣款規則懸在頭頂,超時意味著本就微薄的收入雪上加霜。
每一串數字都沉甸甸地刻著他的汗水。七月,338單外賣,272公里徒步,換來2125元收入;六月,435單,373公里跋涉,收入2200多元。
平均下來,每天近十公里的負重行走,換取幾十塊錢。塑料桶的背帶深深勒進肩膀,卻勒不住他向前奔走的渴望。
曾經在餐廳后廚的歲月并不順遂,擇菜跟不上阿姨們的節奏,矛盾漸生,最終只能黯然離開。他不愿成為同在餐廳辛苦勞作的父母的拖累。
這份需要雙腿不斷丈量城市的送外賣工作,成了他唯一能抓住的生存繩索。命運的齒輪在某個街頭悄然咬合。
那天,朱傳洋對著手機后臺被莫名扣掉的款項一籌莫展。路過的外賣騎手廖澤萌停下了腳步。她幫他查清原委,心卻被眼前這個背著藍桶、步履蹣跚卻眼神執拗的小哥觸動了。
“看他后臺跑得少,扣得倒多,太不容易了。”盡管分屬不同平臺,廖澤萌伸出了援手,偶爾指點路徑,有時分他一個面包。這份同路人的溫暖,照亮了朱傳洋孤獨奔波的日常。
廖澤萌將朱傳洋的故事拍成短視頻放上網,笨拙卻拼盡全力的背影瞬間擊中了無數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熱浪般的關注涌來,網友心疼留言刷屏:“若超時了,請不要投訴他”、“每一個為生活努力拼搏的人都是最棒的!”、“請給外賣小哥更多包容……”。
有人發起眾籌,想為他購置一輛能省些力氣的電動三輪車。但卻被朱傳洋婉拒了,他不會騎電動車,母親也憂心忡忡,怕他駕馭不了再添危險。
他的愿望樸素而扎實:成為一名專送外賣員。“那樣就能接到更多附近的單子了。”他望著前方,聲音不大,卻透著不容置疑的韌勁。
朱傳洋背著桶在烈日下奔跑的身影,早已超越了外賣訂單本身。
那沉重的藍色塑料桶里,裝著一個普通人對抗命運的全部尊嚴;那踉蹌卻不肯停下的腳步,踏碎了我們對生活困難的所有想象。
當無數網友打下那句“若超時了,請不要投訴他”,我們交付的不僅是對一個特殊騎手的寬容,更是對生命原始韌性的集體致敬。
生活或許從未對他公平,他卻用每一步踏出屬于自己的路。這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只有面對困境仍選擇一次次站起的凡人——朱傳洋背上的藍桶,裝著一種沉默卻震耳欲聾的宣言:縱使身軀受限,靈魂的脊梁也從未彎曲。
下一個訂單的提示音或許即將響起,那抹藍色的身影,又將匯入重慶街頭的滾滾人流。下次若在手機軟件上看到那個略顯遲緩的送達進度,你會選擇按下催單鍵,還是默默等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