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遺傳承:探秘江陰申港百葉豆腐的制作藝術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9-05
#我的家鄉故事# 江陰申港的百葉豆腐:傳承千年的農耕文明印記
位于長江之濱的江陰申港,有一種獨特的豆制品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農耕文明的記憶。2014年,申港百葉制作工藝被正式收錄進無錫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這份古老的技術至今仍在傳統的農家作坊里續寫著生命的故事。
申港百葉的風味獨特,得益于嚴謹的選材和傳統工藝的傳承。湯云龍作為傳承人,每天清晨便開始忙碌,精選當地的非轉基因黃豆,經過6-8小時的清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研磨成細膩的豆漿。與工業化生產不同,他堅持使用稻草和木塊來加熱豆漿,這種傳統的做法能夠更好地保留豆香。當豆漿的溫度降至85℃時,加入適量的鹽鹵進行點制,這個環節需要精確掌握時機和量度,使豆漿變成嫩滑的豆腐腦。接著,手工將豆腐腦均勻鋪在細布上,利用杠桿原理擠壓水分,最終制成薄如蟬翼、柔韌有勁的百葉。這種去豆腐衣的技術,使得百葉既保留了豆香原味,又富含蛋白質和鈣質。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申港百葉的傳承充滿了人文關懷。繆家店的繆氏家族代代相傳,制作百葉為生,其家傳秘方經過數代的改良,形成了獨特的風味。戴杏秀繼承了祖輩的技術,堅持一家一戶的傳統生產方式,每天清晨騎著三輪車到市場售賣。湯云龍夫婦數十年來一直默契配合,在作坊中展現著匠人精神,他們制作的百葉因其濃郁的豆香和肥厚的口感而備受青睞,常常供不應求。這種家庭式的傳承不僅保護了技藝的純真,更將人文情感融入每一片百葉之中。
在申港人的餐桌上,百葉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農家百葉豆腐是將百葉與豆腐一起煮制,豆香四溢;而咸肉蒸百葉則是將百葉鋪在咸肉下面,充分吸收肉汁精華,成為年夜飯的必備佳肴。在季子文化節等地方活動中,百葉還被制作成百葉結、紅湯百葉等特色菜肴,成為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今,申港百葉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走向全國,單場銷售額最高可達60萬元,但其核心價值始終根植于對傳統技藝的堅守。

從春申君治水的傳說到季子讓國的佳話,申港百葉的每一個制作環節都蘊含著江南文化的精髓。這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古老工藝,不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文明傳承的生動見證。當我們品嘗百葉的細膩豆香時,實際上是在品味一方水土的歷史韻味與匠人精神的永恒溫度。#江陰非遺# #江陰特色美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