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美食煥新春,傳承創新年味濃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7-18
新春佳節,傳統美食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從蘭州牛肉面的香濃到徽州臭鱖魚的鮮美,再到溫州燈盞糕和德州扒雞的獨特風味,這些深植于地域文化中的非遺美食不僅滿足著人們的味蕾,更承載著人們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文化的傳承。
在甘肅蘭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牛肉面以其獨特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標準,吸引了無數人慕名而來。老字號“金鼎”牛肉面館每天接待超2000人次,第四代傳承人馬文斌憑借50年的精湛技藝,將一碗面條拉出380米之長,充分展現了非遺美食的匠心與傳承精神。

在安徽績溪,臭鱖魚以其獨特的發酵工藝成為餐桌上的明星。徽順酒店負責人張光順介紹,臭鱖魚的腌制需要精準控制溫度和濕度,這正是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點所在。春節期間,酒店每天售出近百條臭鱖魚,成為游客品味徽州風味的首選。
浙江溫州的傳統小吃燈盞糕和長人餛飩也迎來了銷售高峰。扁頭燈盞糕店老板張自力表示,春節期間客流是平時的三倍,許多游客一到機場就直奔店鋪,只為重溫兒時的味道。

江蘇、山東等地則通過非遺市集和美食節,將傳統美食與現代消費場景巧妙結合。徐州豐縣的非遺市集展示了糖字、吹糖人等傳統技藝,德州扒雞則推出了冰鮮、椒麻等新口味,既保留了經典風味,又融入了創新元素。

傳統美食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文化的傳承。隨著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傳統美食在非遺文化的加持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人們感受年味、體驗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這個新春佳節,讓我們一同品味傳統美食中的鄉愁,感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傳統美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