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揮毫繪秋味,美食攝影樂無邊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7-18
#美食攝影大賽# 秋季江南風情畫卷——《江南秋食帖》
當夜幕逐漸覆蓋青石板橋,桂花的香氣彌漫開來。巷口處,老阿婆用細如銀簪的小勺,從竹匾中挑出糖餡,包裹著浸過梔子的糯米團,一個個青團如同碧玉般靜靜地躺在清晨露水的蕉葉上。這是江南的秋天,也是味蕾蘇醒的美好時刻。

白墻黛瓦的房屋檐角掛著紅燈籠,街尾飄來的新米酒釀散發著甘甜的氣息。當酒坊的木窗打開的一剎那,蒸騰的蒸汽和米香在秋風中交織,喚醒了整條街巷的食欲。戴氈帽的老師傅用竹篾濾去酒糟,琥珀色的酒液倒入粗陶碗,幾粒桂花在其中漂浮,仿佛釀出了整個秋天的醉意。

老茶客們總是對王記的蟹粉湯包情有獨鐘。揭開竹蒸籠的那一刻,白霧升騰,半透明的面皮包裹著金黃的蟹膏汁,需要用蘆葦管先吸盡湯汁。八十八歲的陳掌柜依然堅守著祖傳的銅秤,蟹肉與蟹黃的配比嚴格遵循同治年間的方子,多一錢則膩,少一分則淡。


深巷中的藏書羊肉鋪已經傳承五代。在天還未亮時,整只羊在銀杏木案上被拆解,帶皮的羊肉和羊骨在井水中浸泡了三個小時。用文火熬煮的湯色如牛奶般潔白,撒上青蒜末,搭配一塊定勝糕,正是寒露時節最舒適的味道。


曾經糧船夜泊的碼頭旁,老船工仍然支著煤爐烤秋茄。紫亮的茄子在炭火中逐漸變得綿軟,剖開后拌入蝦籽醬,與熱騰騰的菜粥一起食用,仿佛還能聽到運河里搖櫓的聲音。這些散落在街巷間的秋季美食,是江南人寫給季節的情書,用灶火為墨,以時令為紙,千年以來在唇齒間流轉,依舊魅力不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