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面粉之“重”:兩千斤面演繹精彩瞬間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6-18
2010年,拍攝《白鹿原》期間,場景中頻繁出現面條戲份,其中僅面粉的使用量就高達兩千斤。盡管演員們因連續食用而感到不適,但現場氣氛卻異常熱烈。
影片以民國時期陜北民眾的日常生活為背景。為了增強劇情的真實感,劇組在拍攝過程中注重細節呈現,尤其在飲食方面尤為精心。面條成為了這部劇中的一大亮點。

為此,劇組專門搭建了一個大型廚房,并邀請了三位擅長制作面食的師傅現場手工制作面條。在一次滿月酒的戲份中,劇組招募了400多位農民扮演宴會的賓客,他們身著當時的服飾,生動地展現了宴會場景。為了這場戲,后廚六位師傅辛勤工作,準備了上千斤的面條。面食大師們分工協作,僅數小時便制作出數百碗面條,使拍攝進展順利。劇中女主角仙草制作的油潑面尤為出色,秦海璐為演好這個角色,親自學習揉面、搟面、煮面及調料搭配的技巧,將整個過程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男主角張嘉譯身為陜西人,每次拍攝吃面的戲份都充滿激情,大口品嘗,讓工作人員也食欲大增。夜幕降臨后,張嘉譯還會享用一碗熱騰騰的夜宵面,邊吃邊贊不絕口。
然而,頻繁的吃面鏡頭也讓演員們感到疲憊。一些演員因多次食用而出現不適,但他們依然保持敬業精神,努力完成角色塑造。作為陜西人,他們能品嘗到如此地道的手工面條,倍感幸福。這種敬業精神也感染了工作人員,大家互相鼓勵,最終順利完成拍攝。
在這部劇中,面食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座橋梁,將觀眾與故事緊密相連。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栋茁乖吠ㄟ^生動描繪美食場景,結合演員們的真情演繹,展現出美食也可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使故事更具吸引力,作品更加富有味道。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