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中的真實故事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7-19
#分享我的頭條榮譽#我新發布的內容被官方推薦啦!#記錄真實生活#
在四川威遠縣,一場創新型的“零成本美學”正在掀起。鄉村面貌徹底改變,使用舊磚瓦、廢輪胎、破石磨等看似不起眼的“邊角料”,打造嶄新的美麗鄉村!
據統計,7個鎮55個村通過這一番改造,累計節省資金超過500萬元。村民們的人均年增收達到3000以上。這一變廢為寶的事兒,讓人驚嘆!威遠縣把原本要丟棄的舊物,轉變成了“鄉村文創”!

比如連界鎮用3000多片舊瓦片,精心拼出了一幅“豐收麥浪”墻繪。這成本僅為使用新材料的五分之一。新場鎮也不含糊,把廢棄的石碾改造成了議事亭,省下了8萬元的建材費。

還有向義鎮,用破陶罐種多肉、廢輪胎變花盆,以前的廢棄物堆放點直接變成“網紅打卡地”!威遠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說:“廢輪胎里種出鮮花,破石磨上刻下鄉愁——我們用‘零成本美學’重新定義了美麗鄉村。”
再看庭院變現,威遠的“巴掌地經濟學”可算是爆發!向義鎮有村民把閑置的豬圈改成多肉植物基地,通過直播帶貨,一年的銷售額突破20萬元,還帶動了8戶村民就業。鎮西鎮的村民也不示弱,在屋檐下搭建體菌菇架,產值增加兩倍,就連60歲的老人在這兒都能月入3000,厲害吧?
威遠的“雁歸效應”也杠杠地發揮著作用。已經吸引了217名外出人員返鄉!就像90后的張偉,放棄了城市里萬元的月薪,回到家鄉創辦了竹編工作室,帶動20位老人月均增收1500呢。張偉自己都說:“10萬元貼息的放貸,讓我有了敢想敢干的底氣!”
威遠這一套“土辦法”可真火!家人們,你們說說,這里面哪種模式更適合你們家鄉呢?威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鄉村振興”也不用那些“高大上”的做法。用舊物改造留住鄉愁,用庭院經濟救活內生動力,再吸引人才回流。這樣的鄉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村!


(責任編輯:佚名)